AI能否取代语言服务?

2020-07-02

如果人类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这个说法成立,那我们失业将从哪一年开始呢?论文里推算出的时间点是2045年。在这一年,不会所有人都失业,但将会发生大量工作开始人机交接的情况。

2017年,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研究员Katja Grace及其小组发表了另一篇论文“When Will AI Exceed Human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AI Experts”中提到:

在未来的45年里,人工智能系统在每一项任务上都能比人类完成得更好的几率为50%;在未来的122年里人工智能将所有人类工作自动化的几率也为50%左右。

看上去,给我们还留了一些缓冲时间。但研究人员也确实列出了一个时间点(AI Milestones)——人工智能在何时、在特定任务中开始超越人类:

到2024年,人工智能将会在翻译领域超越所有人类。

到2026年,人工智能便能够写出高中水平的文章。

到2027年,能够驾驶卡车。

到2031年,可以从事零售工作。

到2049年,能写出一本畅销书。

到2053年,能够胜任外科医生的工作。

AI能否取代语言服务?(图1)

图片来源:arxiv.org

我们一直以为现在机器替代我们做的只是一些低端工作,像工厂里的组装机器取代了流水线工人、无人超市取代了收银员。

但技术含量更高的一些工作被取代也已经以润物细无声之势展开了。比如,我们一直认为研发人工智能需要人类的深度操作和参与,但2017年谷歌开发的cloud autoMI 已经实现了人工智能自己创造机器人。

AI能否取代语言服务?(图2)

无论是2045年,还是122年后,“被替代”终将要发生。

今天,职场人能做什么?

听上去,不久人类就要被“团灭”了么?

其实无论从技术发展、伦理认可或者情感接受等各角度来说,“被替代”这件事一直存在争议。

比如,司机被自动驾驶技术取代,那如何避免骇客入侵系统酿造的巨大车祸?

即便以后翻译机的技术进步到人人都可以随意实时的进行准确翻译,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学外语,因为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我们会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会有逻辑的强化,这些事翻译软件给不了我们的。

但科技的力量必将在未来的职场上占比更大、职场人的空间必将收到压缩,这些是趋势和事实,作为血肉之躯的职场人,应对需要从现在就开始。

第一,做好终生re-skill职业技能的准备。

根据LinkedIn 2017 U.S. Emerging Jobs Report的调研,近30%的专业人员认为自己的技能1-2年内过时、38%的人认为4-5年内过时。可见未来职场人的职业技能需要终生不断“格式化”。

反思所处领域中自己擅长的方面,以及工作中将被AI(部分)取代的地方,然后通过专业资格学习去获取新技能,较后迅速整合、运用的所属行业。

反思→学习→快速适应,这是当下职场人必须要建立的自我升级思路,要让自己一辈子都有才华。

AI能否取代语言服务?(图3)

第二,尽可能多地了解AI。

我们未必要成为一名人工智能专家,但为了能够与AI合作、共存,我们至少要对它们有基本的了解。比如,了解如何使用它们、了解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如何使用AI来为组织的目标带来价值等。

第三,增强社会智慧(social intelligence)。

在越是虚拟化、数字化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那种真切的关系更显珍贵。所以从现在起专注人与人的互动(而不是朋友圈的点赞之交)、建立有效的联系(而不是陷入无效社交)、发展自己的深层情商(基本一条就是不随便和前任同事、领导断交)。

这些社会智慧能够让你有朝一日被AI取代时更容易找到下家;或者当分配到另一个职位时,更轻松地融入。

第四,做好成为自由职业者的准备。

在《未来的工作 : 传统雇用时代的终结》这本书里,传统雇佣关系的瓦解是迟早的事,因为当企业把更多的工作外包或与专业方面的自由职业者合作,会更容易解决问题、降低人力成本。

甚至像医疗保健、石油和能源在内的一些传统行业自由职业者也渐长。

AI能否取代语言服务?(图4)

调研数据来源:LinkedIn 2017 U.S. Emerging Jobs Report

据Freelancing in America 2019年的统计,美国的自由职业者总数已增加至5700万,占就业群体的35%。

领英发布的《2015中国自由职业者现状报告》显示,中小城市的自由职业者人数占比由74%上升至83%仅用了一年时间。

所以,是时候改变隶属为一家公司“螺丝钉”的就业观了。

《萤火虫之墓》里有句台词说:“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我们的职业生涯也许在未来科技还未冲击时就已经被突如其来的意外(比如这次疫情)重新洗牌。

我们防不住意外的到来、测不准明天的降临,但对明天和意外的准备我们永远可以先做起来。